自從大學時代,聽過老師提到《京戲啟示錄》,我就一直很想看這齣戲,老師對這部戲相當推崇,他覺得這是李國修最好的戲劇作品,所以這齣戲的名字就時常存在我腦海中,每次看到屏風有重新演出以前的戲,我都會期待《京戲啟示錄》印在宣傳海報上,終於,在今年,我總算等到它重新搬上舞台。1996年的首演我沒機會欣賞,當時甚到未踏入這個領域,其後又上演一次,我亦無緣見它,直到2007年,十一年後我才真正看了這部戲,而且是十個月前就訂票了。


入場之後,距離開演時間大約有二十分鐘左右,此時舞台上已經有擺了一張紅色的桌子和二張紅色的椅子。在開演前的這段時間,身穿長袍的角色,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將桌椅搬動至不同的地方。對於這個景和角色的作用,我在剛開始並不是很了解,我一直以為這是導演在戲劇開演前所運用的手法,目的在吸引觀眾的注意力,讓大家的目光能逐漸放在舞台上。但其實它們的作用不只是如此而已,當這齣戲愈到後面,桌椅及搬它們的演員,其功能和存在的意義就愈加明顯。


戲的開場,也是由李修國這位角色來敘述他對於過去往事的回憶,配合舞台右上方的布幕投影出舊時代的畫面,像是以前的中華商場和師傅用手縫製戲靴的影片,舞台最前方的大布幕也在開場時投射出時代背景以及該幕的主要大綱,當然,在投射消失後,這層白色半透明的大布幕,也給予觀眾一種朦朧的感覺,似乎是在看以前的回憶一般,頗有效果。隨著主角述說完回憶,風屏表演班的綵排也跟著開始了。


結果接著的一幕是,京戲《打漁殺家》的橋段,台上的演員雖不是京戲演員,但演起來也頗有架式,特別是朱豪陸這個角色,因為朱陸豪這位演員是真的受過京戲的訓練,許多動作,如之後舞劍的動作,耍起來就是不一樣。而在這場京戲之後,觀眾才知道,這原來是風屏劇團在演出魯青茶園梁家班排戲的過程。其實在剛開始時,很多人會搞不清楚,當梁家班在排戲時,突然有台灣國語的角色跑進來,讓人覺得很突兀,但也就是這一點,明顯地劃出時間的分隔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愛種花的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