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是在描述一位印度青年,
參加電視台的問答節目,結果跌破眾人眼鏡,
贏得最高參賽獎金,但電視台不服,
認為有作弊的嫌疑,甚至找警方逮捕他,
幸好,有位女律師出面幫助這位青年,
讀者便由他們兩人的對話中,漸漸地了解青年的故事,
以及他為何能不作弊而回答出所有問題。
在這本書當中,其實主角的存在感頗薄弱,
嚴格說來,比較像是讀者利用主角的眼睛,
經歷過他的人生,以他的角度來看印度的社會。
他之所以能回答那些問題,完全是因為在他的人生際遇當中,
剛好碰到了和那些題目有關的人、事、物,
十三道問題,每一道問題都是他生命當中的一個事件,
雖然問題並未按照時間排列,但這不會造成太大的影響,
讀者仍可以清楚地了解順序。
不過時間軸其實也不是那麼主要的部分,
重點是在於這位青年經歷過非常悲慘及辛苦的人生,
讀者從主角的眼中看見印度社會底層的人們及生活,
販賣人口、不良的工作環境、階級統治等,
藉由這十三道問題,作者結合主角的人生經歷,
將之戲劇化地表達出來,讓社會問題巧妙地融合在故事當中,
讀者在享受劇情的同時,也會注意到印度許多令人感到悲哀的地方。
而且這本書情節愈到後面,給人的衝擊愈大,
特別是讀到那位口齒不清的小孩因狂犬病而死的時候,
我的眼淚也忍不住掉了下來,如果小孩的母親願意救他的話,
他還有活命的希望,因她不願意承認小孩的存在,
所以小孩最終沒有足夠的錢來治療狂犬病,死在主角的懷中,
文字雖然平鋪直敘,但就是這麼直接的敘述,
讓人有更強烈的感受。
嚴格說來,這本書還算不錯,作者使用有趣的方式,
將印度的黑暗面描寫出來,雖然主題頗為嚴肅,
但故事把這個主題包裝地很好,讀者能在虛構的人物及故事中,
了解印度社會底層的生活。
- Jan 31 Thu 2008 22:20
《Q&A》讀後感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