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不乖.jpg




侯文詠一直是我最喜歡的台灣作家,新書《不乖》一上市,馬上就買回家囉。


這本書主要是以侯文詠自己的經驗,來解釋所謂的「不乖」。孩子從小就被父母教說「要聽話」,這樣才是「乖孩子」。一切都依照別人給的答案和方式來做,雖然順利,但似乎會落入一個僵化的窠臼,永遠無法突破。


所謂的「不乖」,並不是叫大家去殺人放火,而是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意見,不全然照著既有的規則前進,或許最後仍然走回原路,但經過自己的思考,反而更能接受結果,甚至開始樂於接受結果,像是本來不愛讀書或寫功課,由自己試誤之後,回過頭來,更有動力讀書和寫功課。


遙想自己小時候也是個聽話的小孩,不過之後也是愈來愈不聽話,也走了不少錯誤的路,浪費許多時間,雖然現在有想做的事情,但不禁想著,如果當時能那樣做的話,就不會白花這麼多時間。可惜,人就是犯賤,非得要自己體驗過才知道錯。


書裡提到,身為父母,也應該讓孩子有「不乖」的權力。侯文詠以兒子為例,說明他讓孩子自己思考、體會不寫功課、不練鋼琴的結果,之後再自己做出選擇。能夠像侯文詠這樣放手讓小孩自主的家長真的不多見,甚至還幫兒子想出幾個不寫功課的方法,令人莞爾的同時,也讓人佩服。不僅用巧妙的方法化解可能的親子衝突,還使兒子從中學習經驗,一舉兩得。


而沉迷,一般人都會有負面的印象,和它相反的就是認真了。認真工作和沉迷工作,確實產生不同的效果,認真不代表喜歡,但沉迷表示你衷心地喜愛,所謂的樂於工作,即是如此。此外,我也非常認同「眼界」和「獨立思考」的重要性,在資訊爆炸、瞬息萬變的時代,我們一定要多方接收資訊,才有能力以自己的腦袋來思考、辨別事物的本質,這樣才不會被商人、政客或藝人等牽著走。


不過個人對書中說「成功會帶來遺憾」的說法有些意見,因為你選擇A且成功,所以你沒有機會選擇B、C、D可能會造成失敗的體驗。當然,失敗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事,可是,如果能成功,又何必去選擇失敗,多繞那段遠路呢?難道成功的人會後悔「以前沒有失敗過」嗎?或者,他可能經歷過B、C、D,最後才獲得成功,這樣又何來遺憾之說呢?


雖然「不乖」常會帶來挫折,甚至失敗,但在過程中獲得的經驗,卻能讓人成長,正所謂不經一事,不長一智,很多東西都要自己親身經歷才有深刻的印象。或許有時會感慨以前走過的冤枉路,「不乖」確實要付出代價,可是,即便如此,也就是那些經驗才能讓我找到想做的事,除了感嘆之外,可能也要慶幸不是再晚個十年才「不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愛種花的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